2023年11月29日下午,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国际合作与交流部、本科生院外语教学中心举办第一期“教与学”研讨沙龙,面向一线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沙龙聚焦英语能力提升专题。此次活动邀请了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副部长程光磊教授、本科生院外语教学中心主任张曼君副教授进行主题分享,特别邀请我校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主管教授朱文光教授参与讨论,沙龙由教务处副处长吴雨生教授主持,65位师生参与此次沙龙活动,活动在第五教学楼5101教室举行。吴雨生教授向参与师生介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发起“教与学”研讨沙龙的目的并对第一期主题的选定进行说明,他指出“教与学”研讨沙龙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继“师说堂”系列培训讲座发起的另一品牌活动,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师生交流平台,通过平等讨论发现共性问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第一期主题确定为英语能力提升专题,是我校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环。程光磊教授就学生出国交流情况进行相关内容分享,从学生派出渠道、现有资源、出国交流意愿、学校服务平台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分享多个本科生境外交流成效案例,指出我校为学生交流提供了充分的经费与资源支持,鼓励学生积极把握机会,大胆申请各类交流项目。张曼君副教授主要就外语教学中心教学情况与工作坊进行相关分享,从本科生英语课程、自学资源、工作坊、中外教师师资情况等方面进行说明,重点介绍了在线英语测试iTest、词达人打卡平台等自学资源以及iExperience口语、Writing Hub等工作坊。张老师表示,外语教学中心希望能通过自主学习资源的挖掘与不同主题工作坊的举办,最大化满足不同学习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助力学生持续提升英语沟通能力及应用能力。分享结束后,参与师生围绕境外交流学习和英语能力培养展开交流与讨论。本科生问题聚焦于日常英语学习和标准化英语考试。张曼君老师指出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学生们普遍关心的口语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多说,多交流,输出的频率一定要足,并提出AI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帮助学生纠错,学生使用其的目的应该是从纠错的学习中不断改进提升;关于标准化考试,张老师建议同学们目标一定要明确,早做规划,自主找到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多位学生希望了解提升学术阅读效率的方法,程教授结合自身科研学习和指导学生的精力,分享了5分钟转述英文文献的实践做法,同时提醒同学们在学术沟通中,要同时重视口语交流和书面交流的规范礼仪。参与沙龙活动的学生指出在参与此次活动前,没有了解到学校提供的交流资源和英语学习资源如此丰富,希望组织单位能加强宣传。朱文光教授总结到英语学习是积累的过程,且应对不同的需求应明确相应的学习目标,找到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他以英文文献阅读为例指出文献阅读的目的是了解研究工作而不是语法学习,在厘清目标后,经过一定的训练,效率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指现有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建议同学们要发挥主动性,根据个人需求,找寻学习资源,亦可主动联系老师们寻求个性化辅导,实现个人英语能力的持续提升。第一期“教与学”研讨沙龙聚焦英语能力提升专题,意在应对当前国际化培养的突出问题,探明英语教育教学和国际化培养的改革方向与路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持续围绕我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议题,举办“教与学”研讨沙龙,以学为本,发起师生对话,以讨论交流促进改革发展。教务处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23年12月4日
2023年12月04日
11月11日至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2023年新进教职工入职系列培训之教学能力提升营,全校共有来自20个单位的125位教师参加了本次教学能力提升营活动,活动由教务处副处长吴雨生教授主持。11月11日上午,吴雨生教授作开营介绍。参与教师集中观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培训视频,视频内容选取我校国家级教学名师程福臻教授和程艺教授做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师说堂”系列培训讲座视频素材,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特色及独特的教学文化。随后,物理学院潘必才教授以“浅谈本科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感受”为题为新进教师分享了自己长期执教《量子力学》等课程积累的诸多经验。潘教授指出新进教师需要经历从听课到授课的角色转变,强调课堂授课的每一句话都要经受检验,并从备课、授课、与学生交流、考核四个方面分享如何完成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潘教授以两个警示性故事告诫新进教师要以端正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并勉励大家享受基础课程的教学。分享后,与会教师就考试命题难度的把握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开展交流与探讨。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师邱意弘副教授从学习与认知理论出发阐明如何做好教学设计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细致剖析了如何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最终达成教学目标。邱老师建议老师们面对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各种问题,要善于挖掘已经过科学论证的方法及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提升教学效果。报告前,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邵敏勇老师向新进教师介绍了中国科大教学数字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从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建设团队和建设历程出发,介绍了科大师生正置身其中的教学空间的构建,阐明软硬件的构建始终坚持“环保至上、教学至上、学生至上”原则。邵老师着重盘点有关教学、管理、科研的各类信息平台,蓄力实现教学管研联动,做好教学服务的数字化支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李诚副教授作为我校青年教师代表分享了自己在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上的成长历程。分享中,李老师以《编译原理和技术》课程授课为例,梳理了教学实践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方案,展示了在积极推进改革举措的过程中形成的诸多教学成果如专著教材和多篇教研论文。最后,李老师总结到教学要“守正创新,兼顾公平与效率”,即继承科大的教学文化和课程组的教学传统,融入新工科建设理念,同时以学生为本,达成教学目标;科研要“勇毅前行,不求易,不避难”,顺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助推时代发展。为让新进教师获得实际的教学体验并思考应对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潜在问题,本次教学能力提升营安排了分组研讨和试讲环节。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围绕我校本科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拟定研讨主题,组织教师们分组研讨,并作现场试讲展示。校教学督导陈炯教授、沈显生教授、汪琥庭副教授对新进教师的试讲进行了精彩点评。试讲结束后,督导老师为本次全程参与教学能力提升营的新进教师颁发结业证书。此次教学能力提升营作为我校2023年新进教职工入职系列培训中的重要环节,面向新进教师及即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主讲教师,围绕科大教学文化、基础课教学特色、教学数字化建设、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以及青年教师的成长路径进行集中式培训,在时长安排和内容设置上均有所突破。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持续探索教学培训新模式,进一步搭建“教、学、研”交流平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教务处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23年11月14日
2023年10月12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邀请吉林大学田洪鋆教授做客两期“师说堂“系列培训讲座,分别是上午的第二十七期—“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若干误区与厘正”和下午的第二十八期—“教研课题申报本质与申报书撰写”。讲座由教务处副处长吴雨生主持,共108人次教师参与讲座。田洪鋆教授是吉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吉林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高校教师发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教育学会专家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函评专家。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批判性思维与写作》、《批判性思维视域下课程思政的教与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指导手册》、《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写不好论文》、《100天写出一篇论文—论文写作的本质及过程控制》等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省级项目10余项。运营写作与学术指导类公众号: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在“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若干误区与厘正”的讲座中,田教授请老师们共同思考“什么是课程思政?”以及“一线教师应如何理解课程思政?”田教授在面向全国高校一线教师开展了大规模调研,发现在课程思政建设的8年历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田教授首先强调了课程思政建设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就是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一线教师主要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贯穿课程思政建设。随后田教授基于大量的文献解读阐明了观念的原理及模型。老师们要想做好课程思政,一定要同时掌握知识传递的规律,即教学设计的原理,和观念的原理。一线教师需要准确解读教育部相关文件,根据各学科特点,分类挖掘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指出理工科所需挖掘的思政元素可聚焦在“科学思维方法、科学伦理、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科技报国”,同时结合教师自身所在的、所熟悉的职业准则、行业规范、伦理道德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将其与自己所传授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进而实现“教书育人”。田教授以亲身授课实例阐述了如何将思政元素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融入知识传递的过程中,并具体分享了如何分别评价课程思政的“教”与“学”。在“教研课题申报本质与申报书撰写”的讲座中,田教授指出教学研究项目的本质是科学研究,要针对教育教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其载体包括课程、项目、成果、专著、论文及教学创新大赛等。一线教师应区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并动员老师们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研究。田教授着重介绍了教研课题申报书的组成、要求和撰写,论述了教研项目申报书与社科基金项目、自然基金项目申报书的共通与差异。田教授强调教研课题要聚焦教育学问题,老师们要认识到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不同主体,从自身职责范围和教学实际出发,从指导性纲要上选择宏观主题或从教学实践中选择微观主题开展研究,并注意教学研究项目的辐射对象与范围。讲座中田教授以自己的国家级社科项目申报书细致分析了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价值、内容框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如何撰写,阐明了什么是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给老师们分别推荐了课程理论和课程设计的指导用书。最后,田教授总结到,教研项目申请者应准确把握申报书各部分的要求内涵,把问题放在教育学的领域里去体现,切实把严谨清晰的论证贯穿在申报书各个部分的撰写中。在“潜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下,课程思政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两期“师说堂”培训讲座帮助我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上增进了认识、拓宽了思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继续完善教育教学培训机制,推动教学学术发展,助力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23年10月17日
20 09月
关于授予杨毅豪等62名同学2023年春季学期“优秀助教”荣誉称号的决定
30 03月
关于授予宋冰睿等56名同学2022年秋季学期“优秀助教”荣誉称号的决定
06 12月
关于举办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的通知
16 09月
关于授予赵志琛等56名同学2022年春季学期“优秀助教”荣誉称号的决定
14 03月
关于授予严恩慧等61名同学2021年秋季学期“优秀助教”荣誉称号的决定
“师说堂”系列培训第三十二期—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专业课教学设计
“师说堂”系列培训第三十一期—守正创新、勇毅前行——教学、科研与学工三线合一的成长路径
“师说堂”系列培训第三十期—教学设计
“师说堂”系列培训第二十九期—浅谈本科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感受
本系列课程主要讲述了当代高等教育发展概况、十字路口上的现代大学以及后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的挑战与应对对策三个主要方面,蒋国华教授根据自己对教育界的各方面的理解和看法做出了深刻的评价,可以使学习者更加深入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主讲人:
本讲座中严文蕃教授为大家系统介绍了布鲁姆的分类系统和翻转课堂的概念,更以美国波士顿麻州大学为例说明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具体表现、以及universal design的核心,强调了MOOC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主讲人:
大学该如何做科学研究?大学是什么?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大学该学习什么?张酣教授以较通俗的方式回答了这些问题,可以使您更深刻的了解大学内涵,使大学生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四年。
主讲人:
高校教学专家跟您谈谈:教育信息化对传统高等教学带来哪些巨大冲击,卓越的高校教师应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行教学创新与实践,从而真正培养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主讲人: